四月,小林村李文彥大哥捎來好消息,文彥的孫子李軍諒小朋友,今年以市長獎自小林國小畢業,同時也考上了台南三所國中的資優班。鬱悶疫情中得知此消息,格外令人歡喜。
軍諒從小跟著阿公阿嬤,就讀小林國小。今年小學畢業,因媽媽住在台南,所以參加台南的國中資優班考試:獲得瀛海中學國中部醫科預班銀牌獎、錄取港明中學國中部數理資優班、錄取大橋國中資優班。為經濟考量,選擇就讀大橋國中。
2009年莫拉克風災,綠逗團隊成立「樹苗計畫」,原本認養當時設籍小林村倖存的8戶17名未成年子女,每個月給予補助。2011年,因小林倖存村民散居各地,難以落實初衷,綠逗團隊於是改變補助實施辦法,在復校後的小林國小成立教育基金,幫助經濟困頓家庭,使學生能安心向學;聘請英語師資長期進駐小林國小,縮短城鄉學生英語學習環境差距;辦理平埔文化各項研習及育樂營活動,以傳承延續平埔文化。
2021年小學畢業的軍諒,形容小林國小是個「快樂小學」,老師們帶著孩子參加許多校內外活動。透過這些活動,達成德智體群美的五育目標。
陶笛高手
小林國小獲得善心人士捐贈許多陶笛,學校老師因此成立陶笛隊,課餘帶著孩子到國道休息站、便利商店等處表演,募集發票。2019年九月的戶外教學活動,便是到雲林虎尾若瑟醫院,為醫護人員、護理之家的阿公阿嬤表演陶笛。授受之間,與社會緊密連結。
公益表演之外,小林孩子在每年農曆九月十五日的夜祭上也從不缺席。夜祭的重要性之於小林人,猶如漢人的春節。五里埔的永久屋落成之後,小林夜祭便移至此地進行。夜祭的主要意義是還願及敬神,感謝祖靈一年來的照顧,並藉由歌謠表達敬意,此時在外遊子也都會特地返鄉參加,是凝聚小林人的重要節慶。(註一)
軍諒說,「我們在每年的小林夜祭也都全程參與,早上走標活動(註二)、捕獵遊戲,一直到晚上陶笛吹奏和大滿舞表演,和大家一起跳舞到深夜!」
小林人多屬於西拉雅族的大武壠群,過去又稱大滿群。小林國小的孩子也跟著大滿舞團(註三),學習傳統古調與舞步,跟著舞團全台巡迴演出,北中南各地的歌劇院都有他們的身影。陶笛吹奏技巧出色的軍諒,更擔任舞團的開場獨奏,帶給他難得的體驗和回憶。
運動好手
除了文化參與,和另一位小林樹苗周育君同學一樣,軍諒也是滾球好手。法式滾球是小林國小前校長方文慧女士在2013年開始推廣的運動,滾球沒有年齡體型限制,只要二到三人,就能組隊參加,非常適合全校不到三十名學生的小林國小。才三、四年的時間,小林國小在法式滾球項目上已有傑出表現,2017年還獲得教育部頒發「標竿學校」殊榮。
軍諒參加學校的滾球社團,週一和週四下午有專業教練指導,暑假時學校也有滾球夏令營。軍諒代表學校出賽,獲得2020年高雄市主委盃全國滾球錦標賽國小男子組冠軍、2021年全國國民小學法式滾球錦標賽亞軍。滾球之外,還有籃球,2021年榮獲甲仙愛鄉盃團體亞軍。
數與美
在充滿自然氣息與平埔元素的小林國小,孩子們除了充分發揮體能,美育也不含糊。軍諒參加2020年第十屆氣候變遷國中小繪畫創作比賽,獲得高雄市國小組優勝。
軍諒喜歡動腦,在網路上看到炒冰的影片,覺得有趣,於是以「炒冰小百科」為題,參加今年的全國科學探究競賽。
他最喜歡的科目其實是數學,「數學讓我精力充沛⋯⋯放學後我會先把該做的回家功課做完,溫習完如果有剩餘的時間我去寫媽媽幫我買的評量。上國中後,我也會努力往數學方面前進!」
新的開始
軍諒今年六月小學畢業,三月時獲得高雄市模範生殊榮,為小學生涯畫下美好句點。考上台南的國中資優班之後,他就會離開小林村,搬到台南居住。軍諒找到了自己的學習興趣,阿公阿嬤雖然萬分捨不得,也盼望不同的環境,激發出軍諒更多潛力。
軍諒從小住在小林村,阿公阿嬤滿滿的愛,帶給他快樂的童年。如今小林生活雖將告一段落,這些回憶,卻會是軍諒未來的奧援與動力。未來的國中生活,定然壓力大,希望軍諒繼續保有在小林國小養成對陶笛的愛好與運動的習慣,在繁重課業中,給自己一個紓解身心的空間。
風災十二年後,小林再度蔚然成村,村人細心照拂下,樹苗逐漸茁壯,長成令人驕傲的小樹。
(李軍諒小朋友與阿公阿嬤李文彥夫婦,歡度12歲生日。)